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背后的三個數字
[摘要]為這一天,中美雙方努力了許久。23個月、13輪、20多次,這三個看似簡單的數字,折射出第一階段協議的來之不易、艱難曲折。
1月15日的華盛頓,碧空如洗。白宮東廳人頭攢動。300多名中美兩國嘉賓和上百名中外記者齊集于此,共同見證一個歷史性的時刻: 中美正式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。

圖為簽約儀式前,白宮東廳現場
對這一天,全球期待了許久;為這一天,中美雙方努力了許久。23個月、13輪、20多次,這三個看似簡單的數字,折射出第一階段協議的來之不易、艱難曲折。
23個月:從冬到春,兩度四季輪回。從華盛頓到北京上海,從阿根廷到日本,中美雙方經貿團隊的足跡幾乎遍布全球。其中中方牽頭人劉鶴8次帶隊飛往美國華盛頓。以北京到華盛頓的直線距離11000公里計算,近兩年來中方經貿代表團往返飛行距離近18萬公里。一路辛苦奔波,中美雙方終于用最務實的辦法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途徑,從易到難,循序漸進,用時間找出了答案。
13輪:從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,中美共進行了13輪高級別經貿磋商,每一輪都談得很艱苦,曾一度接近達成協議,也曾多次出現反復。就在有爭有吵的談判中,雙方對彼此更加了解了,用理性、尊重與合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ffj70.org/news/qudao/900.html